文学的苦难意识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我们接触中国文学,通常会接触到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若是读外国文学,我们会读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加缪的《局外人》、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等。

古希腊的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神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的苦难?是为了让诗人们不缺少题材。文学和苦难很多时候是有关联性的。一开始读到这些书,我会去想:人为什么要读这些苦难?苦难会磨灭一个人的斗志,像是一块巨石压在身上,让人们喘不过气来。(剩余1053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