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十八年磨一剑,“玩转”荧光微球

如何“玩转”一个直径仅五六微米的高分子微球,让它抓取血液中的疾病标志物,提升体外诊断技术的水平?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万万团队针对这一难题探索了18年。

李万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膜乳化法制备策略。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怎样“驯服”光。通过迭代实验,使用量子点作为编码元素,对发光材料的结构进行改变,让量子点“听话”地进入微球,并长期稳定地居住。(剩余514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