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让运河文化“活”起来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明清时期,因漕运发达,大运河的水路变成“画路”,南方画师、纸张与水彩北上,笔法细腻、寓意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远销全国。然而,随着清末天津漕运的中断,杨柳青木版年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渐走向衰落。

生在大运河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记得老一辈年画匠人的苦闷,也见证着天津杨柳青古镇迎来的文化“新生”。(剩余47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