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都市青年新肖像书写及“00后”未来创作路径探析

——罗淑欣小说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文学史是心灵史。这一观点契合了华夏美学的审美认知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行为皆是内在情意的外化与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恰恰是中国文学的中心与本体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美学家李泽厚在晚年提出中国文学的情本体说。(剩余491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