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I要“蛋白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团队正进行湿实验验证

在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实验室里,65摄氏度的恒温罐中,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酶正在快速分解塑料瓶碎片。短短数小时后,这些塑料将被彻底“消化”。

这款耐高温的塑料降解酶,并非源自自然界筛选,而是由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优化而成。

“过去,想要改造一个蛋白质,好比大海捞针。”天鹜科技首席技术官刘灏告诉记者,“举例来说,一个由36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仅替换1个氨基酸就有近7000种可能;替换2个便增至2300多万种;若替换3个,可能性更是高达约533亿种。(剩余224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