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言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我看来,探索建立中国电影理论的主体性或曰本土性,至少需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有中国电影实践的主体性和本土化的支持,换言之,中国电影的软实力是不应忽视的匹配要件(显而易见,实践的历史和实践的软实力是两回事);二是要尽可能减少意识形态性,尽量从学理出发再回到学理;三是要处理好主体性/本土性与普遍性/通约性的关系,不能把所谓的“中国性”等同于自我边缘化的特异性或特例性,更不能把这种特异性或特例性视为某种超越并进而当作人类既有电影理论成果的替代品;四是要切近电影本体,体现电影理论的“电影性”而不是其它非本质的属性。(剩余46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