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分型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TOAST分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取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分类标准分为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 lacunar,SAO)、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tri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E),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型(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灶位置、病灶范围、基础合并症、不良嗜好、血清炎症因子、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不同TOAST分型IS患者中的差异;随访不同TOAST分型患者在出院6个月至1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析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预后。(剩余107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