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三大行书”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行书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书体,可以说是被大众“日用而不知”。概括而言,行书有四大特性,一是概念具有模糊性,二是识读的简易性,三是应用上的日常性,四是传播层面的有效性。行书之名最早见于《晋书·卫恒传》,其中提及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钟、胡二家”就是钟繇和胡昭。唐代张怀瓘在《书断》里指出,行书是“正书之小讹”,意为变化了的楷书。(剩余625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