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分到三分:清代版刻字体的程式与分化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版刻字体是影响古代书籍形式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界通常将明中期以后的版刻字体划分为“宋体”与“写体”两大类,是为两分法。然而在实际的版本鉴定与字体描述中,这种两分法常常显得过于含糊笼统。特别是在版刻字体更加复杂多样的清代,对几种“写体”的命名和描述仍然存在并不准确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和相关文献材料的发掘,对清代所存在的几种具有程式化特点的版刻字体加以梳理与分类,尝试打破原有的“宋体”“写体”两分的格局,将“欧字”“软字”从笼统的“写体”中区分出来,并对其进行更为清晰的概念界定与特征描述,以便更深入细致地探讨清代版刻字体在程式化进程中的演变轨迹。(剩余1583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