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
——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从语言修辞上看,李长瑜近期诗歌最鲜明之处是大胆触及那些带有科学事件色彩的题材,诗人的神经像最敏感的天线,频频接受着宇宙传来的电波。科技用语的大量涌入,星系、元宇宙、量子、 Chat GPT 类软件、二维码、机器人、大数据、数字脚环、纳米、黑洞……这些专业化的科技名词、概念看起来如此格涩、干硬、粗粝,能和以感受为基质的诗性兼容,继而并美吗?李长瑜诗歌能艺术地同化对它的非艺术的同化吗?如果按照阿多诺的风格(体现在作品中的一种准语言式的契机的综合)论,李长瑜诗歌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创变?阿多诺界定的风格不是指向一种集体的流派风格、一个历史信息的共同风格,而是指作家个人写作经验体现在语言修辞上的综合特征。(剩余746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