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辩证法与传统人学话语的更新

——从《三体》的一只“虫”说起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刘慈欣在《三体》中多次将人与虫并列,将“虫”的命运与人类紧密相连,完成了对“人”的位置的降格。在击碎“人类中心主义”的壁垒之后,他又对人置身宇宙之中的危机和生存问题做了再思考。他认为在宇宙尺度上,“人”的定位应该是代表生存的虫子,卑贱但顽强。爱与责任,只有在解决生存的问题之后才有意义。但刘慈欣又不得不承认,因为人类发达的情感天分,导致绝对的生存理性很难在人类身上生效,所以,他也试图告诉我们,虽然泛滥的爱毁灭了人类,但人类也永生于它的爱与责任,这是宇宙的终极辩证法。(剩余692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