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江南传统戏曲的“复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摄影/许培鸿
碎步迈得又轻又静,几乎是自重重帷幔的一端飘来,身披素帔,莲步娉婷,凤眼白衫,眸子轻轻一扫,“杜丽娘”流转的眼波便把全场观众都摄住了。4月29日,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纪念版亮相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戏中的杜丽娘让柳梦梅如坠梦中,戏外的观众又何尝不是?
如果说,如今相当大一部分传统戏曲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原有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整体陷入沉默、微小和暗哑,那么看着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现场满堂年轻的面容,让人们又可以生出信心,戏曲可以不是那样苍老、陈旧、让人觉得颇为久远的形象,而是可以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一样,经过衰老,又有新生,不同的青春年轮附着在不同的历史中,构成不同时代的艺术影像。(剩余85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