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诉衷肠:唐宋人的诫子书信

打开文本图片集
诫子书的历史发展及文献记载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十分重视道德伦理的教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居于权威地位,在尊卑有序的格局下,对于子女的训诫、教化的行为,统称为家训。这种家训,虽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核心是伦理道德上的各种规范与教导,父母期望子女能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遵从这些训诫。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察了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将家诫、诫子书、遗言、遗令、与子书、与子侄书、遗疏、遗命、幼训等内容都包含进“家训”的概念里,认为“如果我们不是仅拘泥于‘家训’两字,并且也不要过于在乎是否采取了著述的形式,如果我们把在训诫子孙这一目的下所说、所写的一切内容都包含在‘家训’概念中的话,那么家训的源流就应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流传至今的具有家训意义的语言或读物数量也就会稍稍增加一些”(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钱杭、杨晓芬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剩余733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