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玩具还是老的好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我常怜悯地打量着孙囡“团团”的玩具,高高的一大摞,就一字,傻。

事实上她总是很快地厌倦。我不觉得是我孙囡的问题。真正的玩具,应该能够诱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开发孩子的动手力,比如我们小时的风筝,利用风向而放高、走低,纵远、侧拉可都是玩耍的变量,我们不但有自主力,还锻炼了“看风使舵”的本领;又如“叉铃”,“双铃”,“单铃”,会玩的,往往耍得轰轰隆隆,花样百出而瓜众围观,你倒说说,现今孩子的玩具哪一个还能玩得瓜众围观的?

但可怜的“团团”们,他们的玩具看似“声光电”十足,色彩、机关、声响都抢眼,可就是让人一眼看到底的塑料“噱头”、绒布“寿头”,外加电池“刀头”,开发商几乎不动脑筋,全是热播电视剧的衍生产品,奥特曼就是动漫剧《奥特曼》的图解,“章鱼堡”就是《海底小纵队》的道具,芭比娃娃就是“公主剧”的傀儡……类似的克隆举不胜举,根本谈不上“开发”,而儿时的记忆中,我们的游戏真可谓精彩纷呈:顶铜、打弹子、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造房子、刮香烟牌子、掼结子(扔沙袋翻麻将牌)、抽賤骨头、踩高跷、骑竹马、荡门框、手影戏、摔响碗、堆黄沙、打菱角、套藤圈、滚雪球、掼纸炮、钢丝枪、纸水枪、“飞刀华”、飞铁片、钉橄榄核、弹弹皮弓、弹洋火棒、跳橡皮筋、集香烟壳、集火柴盒贴画、刻花样、自制万花筒潜望镜、自制西洋镜、养蚕宝宝、养洋虫、敲金鱼缸、打水漂、挑游戏棒、挑绷绷……

其中“打弹子”最娱乐人、锻炼人,一粒粒玻璃弹子用拇指绞合其他手指的配合,箭一样射出去,规则是,打中对方弹子,其弹子即归己所有,极富博弈性,可单打独斗,也可分队群殴,有“泥地战法”和“硬地战法”(比如水泥地与柏油马路),更有复杂地形比如“弹街路”的战法,手法多彩,有“别”“吊”“咪”“淌”和反弹等,可一击而中,也可迂回而中,把桌球的技法都搬了过来,但更讲究手劲中的刚劲柔劲与软硬劲、巧劲,精彩时从早晨打到天黑,浑身是泥猴,而围者如堵,喝彩声惋惜声,唏嘘的叫骂的诅咒的声震弄堂。(剩余473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