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吐哈盆地火焰山-七克台构造带油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吐哈盆地常规油气勘查在石炭—二叠系取得重要进展[1-2],但对其次生的赋存于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油砂矿研究较为薄弱,对运移聚集成藏的油砂矿成矿条件、成矿机理、赋存状态、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找矿方向不明确,导致油砂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火焰山-七克台构造带的油砂矿体特征、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控制因素分析,总结提出吐哈盆地油砂集中分布于盆地中央的火焰山-七克台构造带,赋存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岩性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砂岩组合,储集岩以半充填、中-高孔隙度、高渗透率为主要特征,油迹主要充填于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孔、残余孔隙和构造微裂缝等4种孔缝中,控盆断裂为深部油气向浅部运移提供通道,先后经历了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古近纪两期成藏,其中晚白垩世末—古近纪为油砂主要成藏期,形成了侏罗系含油气层系复式鼻状隆起油气储集带。(剩余8585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