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保护“不古老”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以建筑回望百年历史风云

“20世纪建筑遗产”,顾名思义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20世纪”是很明确的硬指标,“遗产”却涉及如何界定的问题。

“说到‘遗产’,大家首先想到它是古老的。《世界遗产名录》其实早已更新了‘遗产’观念,不再单纯以时间作为衡量‘遗产’的尺度。”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主编金磊介绍,20世纪遗产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从国外引入中国;2002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提出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200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向国际建协提交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清单”(当时只提交了20项);2008年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主题为“20世纪遗产保护”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进一步明确了20世纪遗产的重要历史地位。(剩余531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