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厘清四大界线,让量化管理助力学生成长

“某某同学本学期的德育分是234分,位居班级第一。所以,本学期他的品德考评是优秀,也被评为我们班的学期优秀学生!”

班主任在讲台上激动不已,满脸笑容地看着高分同学,号召其他同学向高分同学学习。可是,一大半同学是麻木的,班主任的“表演”对他们根本起不到触动作用。其实,班主任的心里也在嘀咕:“为什么他们不在意,我到底该怎么办?”

班主任的疑惑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什么学生不在意量化考核分数?第二,為什么量化考核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好,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学生就不在意分数了?第三,为什么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我们投入的意义何在?

我反问自己3个问题:学生成长的核心是什么?班级管理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接着,我又想到了新的问题:既然量化管理这么多弊端,那为什么班级量化管理可以延续这么多年?当前的教育到底哪些行为“踩到”了量化管理的“尾巴”?如果想优化量化管理,我们需要做什么?

教育,归根到底是师生一起成长的生命历程。(剩余3991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