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三重身份的诗意转换 与哲理探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此诗是张若虚被贬谪到边疆地区后有感而发时创作的;其二,此诗是张若虚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时创作的。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张若虚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尽管这首诗在唐代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在明代以后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并被闻一多誉为“宫体诗的自赎”。(剩余458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