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谈

打开文本图片集
回首过去,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强调对自然规律、官方权威、伦理秩序、社会准则的敬畏。诚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有所畏,是君子应然的道德准则。儒家强调,克己复礼,要通过克制个人自身欲望,检省个人品行,以实现仁政与王道。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心怀敬畏。
联系当下,什么是“敬畏”?这个词,可拆分成两部分来看:“敬”,恭敬、崇敬,尊敬他人,涉及外在的关系,就是人们面对自然、生命、道德、法律等庄重对象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畏”,畏惧、惧怕,反思自我,指个体内心的情绪和态度。(剩余8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