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中的悲秋题材与意象研究

——以李商隐、杜牧的诗歌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悲秋意象包含秋季常见的物、景、声、色,常表现出凄凉、衰败、悲切之感。悲秋题材的创作与时代背景、诗人的经历紧密相连,尤其在晚唐时期,从对时局的忧思沉痛,再到对自身命运的自怜自伤,这种转变体现了乱世文学的特点。

以宋玉的《九辩》为始,至杜甫《秋兴八首》,“悲秋”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审美体验。秋季,气候渐凉,草木摇落,万物凋零,鸿雁南飞,这种荒凉的景色作为抒情的意象,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如时光易逝的感伤、羁旅他乡的思归之情、家国动乱的悲戚不安等情绪。(剩余449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