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望断无寻处”

——试析格非《人面桃花》中乌托邦理想的幻灭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桃花源梦和乌托邦理想的由来

“桃花源梦”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的理想追求,它寄托的是个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从先秦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的乡村式的理想国,到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写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再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民风淳朴、安居和乐,人人丰衣足食、谦恭有礼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剩余449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