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儒家“士”特质与发展变化的探微

——以《论语》《孟子》《荀子》描述的“士”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非儒即墨”,儒家作为民间的显学,有体现其主张的多部著作,通过对“士”的大力塑造,以期实现教化作用。对儒家“士”特质的把握,尤为重要。探求“士”的特质和孔、孟、荀三家的差别,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释因。

一、《论语》中“士”的特质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读书人坚持内心信仰,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乐于治道”的精神,坚守“求道求仁”的理想和价值观,不被外物所动。(剩余4508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