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诗经·葛覃》诗旨新辨

《葛覃》一诗因其特定位置广受关注,“上以风化下”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历代解诗者,将其指向于后妃之事;《毛传》中“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九字更是直接影响后世解诗者关于诗旨的解读,“归宁”说占据重要地位。清代考据学盛行,为解读诗旨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归宁”的考证,结合《诗经》文本中的《桃夭》一文,对“归”字有了正确理解:女子出嫁,加之结合诗歌中的比兴意象—葛草、黄鸟和特殊人物女师可以得出结论,《葛覃》是一位未出嫁女子的婚前禀师诗。(剩余4777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