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民俗学本位 护航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民俗学及民俗学者们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这不仅仅归因于民俗学与非遗保护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及民俗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民俗学者无法摆脱的进入现实生活、关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责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政府主导的文化运动,在民俗学的观察研究及助推之下,逐渐成长起来。(剩余515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