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上清道”的身份覺醒與法脉建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提要:學界長期認爲上清道是唐代道教的主流道派,但此觀點實際是對唐代道教情況的誤解。唐代“上清道”的團體身份和法脉譜系是人爲建構的結果,與歷史真實並不完全吻合。此身份認同和師承譜系最早出現於司馬承禎時代,與司馬承禎本人的經教傾向密切相關;後經李含光弘揚而爲唐人所接受,並與茅山完全挂鈎。中晚唐時期,衡山和天台山中師承可上溯至司馬承禎、王遠知的道教團體,重新提出上清宗師的傳承譜系,其譜系與茅山的單傳系統存在差異,反映着各自的特殊訴求。(剩余1966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