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的幸福
清晨,绿皮车窗口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绿皮车停在小站歇脚
避让更快的列车
天空蔚蓝,喜鹊在站房上起落
阳光透过右边车窗
洒满半个车厢
给温暖如春镀上了一层亮色
一个红领巾趴在小方桌上
写寒假作业
时不时停下来,望望窗外
和阳光交流几句
车厢如此安详
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来
落在邻座女孩的发梢
她低头看书
睫毛投下蝴蝶的影子
左边车窗没有阳光
玻璃上爬满了细密的水珠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握着茶杯
挨得很近,茶香氤氩清晨时光
窗外,还没落下去的月亮
被西北风磨得薄如蝉翼
像一团紧紧抱着的云絮
很像窗前他们的剪影
一个红衣女子倚在窗口
一笔一画,描着弯眉
还不忘对着屏幕自拍
崭新的手机知道芳华的心事
她要漂漂亮亮地
回到家乡
一个男孩趴在车窗前
妈妈指着窗外奔跑的绿房子
给他讲火车的前世今生
火车开了
他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对讲机、记录仪、胸牌
有序团结在团徽的周围
你们沉甸甸的胸前,有光闪
烁一队二十四五岁的脚步
自带十里春风
临乘人员
昨天,你们推开夜色
手握钳子、扳手、螺丝刀
在高铁线路上披星戴月
是线路工、信号工、接触网工
都带着闪电的指环
是让复兴号、和谐号感恩的人
今天,集结在春运的站台
和绿皮车站在一起
拥有一个温暖的名字:临乘人员
手持终端机、蓝牙模块
脚踏渡板、带磁铁的警示带
还有车门防松绳
面对这些新鲜的事物
刚戴上的大檐帽气喘呼吁
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
你们闪光的青春
在方言涵涌的人潮里
经历了眼泪、自信与坚强
“高铁高标准”已融入血脉
额头细密的汗珠
只为擦亮一段段旅途
“高铁无小事”一直导航着年轮
一遍遍确认的车门锁
正把责任刻进掌纹
拍一张与绿皮车的合影
把照片发给妈妈
瞬间,一行微信里的牵挂
把疲惫融化
添乘手账
当我写下正月初七、洛阳站
和绿皮车上斑驳的阳光
一声长笛,一边朝云朵挥手
一边翻开添乘手账
崭新的一页
车轮之上,一横一竖
被晃得直伸懒腰
一撇一捺被摇得醉眼蒙胧
我练过的魏笔楷书难再工整
笔画潦草的字里行间
尽是旅途的日升月落
整页的密密麻麻里
藏着感动的泪滴
从洛阳到北京丰台、再到信阳
每个区间自成段落
从K5374到K4283,再到K4776
每个车次都有故事
从陇海到焦柳,再到京广
每条铁路线各有体裁
从线路工、信号工到列车员
每个临乘人员都是春运的主角
站台、车厢、行李架、卧铺车
是滚烫的名词
开车门、报站名、验票、问候
是带着微笑的动词
昼夜不停的喔当眶当…
是数不清的逗号
人潮在车门排成的长队
是整齐的破折号
临窗的眼泪带着引号
行李箱里装着感叹号
一路上的欢歌笑语
是比月亮还圆的句号
乘务员室
乘务员室,站在车厢门口
一个半平方米的天地
被卧具柜、小方桌、短座椅
塞得满满当当
大檐帽上的路徽像一朵花
开在桌面上
让狭小的空间闪着光
一张《临乘作业指导书》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准
把沉甸甸的担子
绿房子与绿房子擦肩
而过压在年轻的肩膀
那是深夜最美的风景
窗外,一轮明月高挂
紧紧追着车轮
列车拉着群山越走越远
把夜坠得深不见底
车厢里的鼾声此起彼伏
乘务员室的眼睛
睁得和月亮一样圆
守护着一车人间烟火
时不时,邻线来车
亮灯的乘务员室
总要相互深情一瞥
彼此心生温暖
一路上
灯火阑珊区分着城市和村庄
家里那盏灯火亮在心底
乘务员室里的遥望
常常被月亮打湿
泛着泪光
作者简介:宋小勇,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分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剩余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