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作为影像方法论在“地方”制造中的迭代

——基于“陌生地形”中多维模态影像和主体介入的主观性表达方法探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地方制造;民族志影像;陌生感;多维模态;主观性表达

回溯新世纪后的摄影史,不难发现有一类摄影作品的创作轨迹,他们具有同一种特质: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中对图像的研究方法被摄影师获取,以指导田野式的摄影创作实践。这一传统主义的立场将摄影行为融入社会学或人类学调研的一部分,并在一段时间内广泛地受到非摄影学科的肯定,而这里所讨论的摄影与我们在艺术领域讨论的摄影概念似乎略有出入,如 Strauss[1] 所认为,人类学学科中常以“想象”(imaginaries)一词取代摄影图像中与地点、位置等具象的地理空间之外的复杂因素,这显然不足以构建起摄影在实践中作为艺术的延伸框架,此外,新西兰学者 Hill[2] 曾以包括历史、故事、叙述、观点、意义、文化和理解的综合性模式来陈述具有地理属性的风景在摄影实践中的多层次表征,并称之为“地点想象”。(剩余727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