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同》文中,大同社会的最根本特征是
A.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3.《赵威后问齐使》出自
A.《国语》B.《史记》
C.《战国策》D.《左传》
4.下列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5.下列关于闻一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新月社成员
B.《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C.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是飘逸清丽
D.《发现》一诗抒发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激情
6.《门槛》主要运用了
A.对比手法
B.欲扬先抑手法
C.比喻手法
D.象征手法
7.郭沫若《炉中煤》写于
A.五四时期
B.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C.抗日战争胜利之时
D.新中国建立之时
8.《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
A.闺中思妇
B.戍边士卒
C.弃妇
D.农夫
9.被人称作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
A.契诃夫
B.欧·亨利
C.屠格涅夫
D.莫泊桑
10.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A.《萧萧》B.《湘西》
C.《边城》D.《长河》
11.“凌波不过横塘路”化用了曹植的哪部作品里的句子
A.《白马篇》B.《幽思赋》
C.《洛神赋》D.《登台赋》
12.《香市》中,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的主要目的是
A.追忆儿时的美好记忆
B.向往昔日的繁华
C.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
D.暴露农村的落后
13.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A.王昌龄B.王维
C.李白D.李商隐
14.《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描写的节日是
A.春节B.除夕
C.中秋节D.元宵节
15.“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16.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制,岩邑也
B.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C.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A.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剩余20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