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和形式的辩证:一个诗学问题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前面几位朋友不约而同都谈到了声音与各自写作的关系,包括对声音的记忆,乡音对语速、调性以至音域的影响,对声音的处理,听和不听,声音和图像的转换,二者在时空间维度上的汲纳与延展等等,江河甚至把相对于意识形态的“写作形态”提到了“诗人的天命”的高度,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所有这些不仅是“作为诗学的记忆和形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关切到诗之所以是诗、成为诗的原理和机制,在我看来还顺便揭示了诗的人类学依据。(剩余3838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