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与重造:当下小说中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
一、从“地域”到“场域”
文学地理的话题之所以在今天被反复谈论,是因为历史体验的强度和时间叙事的动能正悄悄衰减,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转向空间的场域里去激活自我发现、完成自我表达。然而对空间的书写同样难题重重。难题之一便是,对新一代作家来说,空间经验的时间维度正在消失、地域经验与身体经验正在剥离。我们是在“瞬移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滴滴打车APP、高铁站与飞机场结成的技术网络使我们习惯了近乎同时性地出现在任意地方,对空间距离的轻易克服,令我们对空间点位(不同地方)的差异性认知也趋于麻木——当阻力消失,动力也就变得可疑,加之全球化时代的空间景观原本就趋于同质化,当下时代的写作恐怕已很难再以传统的方式(比如像福克纳与莫言那样)继续向“地方性”借力。(剩余92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