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出》第三幕的戏剧功用与时代意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1936年6月开始,《日出》在《文季月刊》第一期连载到第九期,以尽可能大的容量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剧本一经发表,便迎来了不同的声音。有赞美者,谢迪克教授认为《日出》一剧“可以毫无羞愧地与易卜生、高尔斯·华绥的社会剧的杰作并肩而立”但欧阳予倩导演却认为第三幕“奇峰突起,演起来却不容易与其他的三幕相调和”因此在《日出》首演时直接删掉了此幕。(剩余461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