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晚期陶鬶演化初探

——以孔子博物馆馆藏陶鬶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近代考古文献中,鬶的名字首次见于《城子崖》的发掘报告中,该报告是依《说文解字·鬲部》中“鬶,三足釜也,有柄喙”来给这种奇特的器物命名的。段玉裁[1]注:“有柄可持,有喙可泻物。”鬶的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鬶口部有槽型的“流”,也被称作“喙”,有三足。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陶鬶主要集中在大汶口——龙山文化地区,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剩余445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