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的精神坐标与艺术融合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号角从来不是简单的乐器,而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声觉图腾。长篇叙事诗《号角》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命历程为经,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为纬,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是对一位音乐家的深情追忆,更是对号角在中华民族精神坐标中的深度解读。

1935年7月,聂耳溺亡于日本鹄沼海滨,噩耗传来,郭沫若在《悼聂耳》中写下“聂耳呀,我们的乐手,你永在大众中高奏,我们在战取着明天,作为你音乐报酬”,这首悼词不仅是个人哀思,更是对聂耳及其音乐作为战争号角的宣告。(剩余1173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