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日神剧”的历史文化逻辑的思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作为前些年引人瞩目的文化产品与现象,“抗日神剧”主要以人物偶像化、关系恋爱化、布景穿越化、敌人弱智化、战争武侠化等手法包装战争历史,曾招致学界、业界与观众的广泛批判。过往的讨论往往聚焦其戏谑恶搞、荒诞浅俗的表现手法,较少有对“抗日神剧”的文化因子的考察。事实上,“抗日神剧”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勾连着传统文艺创作脉络,其自身也成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文化折射。(剩余5770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