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沪剧兴起于晚清时期的上海,因上海简称“沪”而得名,属于吴语地区滩簧系统,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和浙江等地区。

沪剧初名花鼓戏,源于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最初的演出形式相当简单,由两人分别操胡琴、击响鼓,自奏自演。由于其说新闻、唱新闻的形式,描绘了清末市郊乡镇的世俗风情,因而受到大众欢迎。后来,沪剧发展成为另设专人操乐器伴奏的“同场戏”,称作本地滩簧,简名“本滩”。(剩余38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