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与1940年代后期中国的悲悼文学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有关《寒夜》的意义,前人已有极多研究。这些研究,或从社会分析出发,着意突出其中的社会批判主题,阐发巴金对社会黑暗、旧制度、旧社会的控诉意义;或注目其中隐藏的家庭、两性伦理困境,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家庭、性别伦理变迁的曲折,可谓从不同角度加深了人们对这部名作的认识深度。同时,也早有人从“战后小说”的角度,就其与“胜利后数年与中国国运生死攸关的课题做出过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①。(剩余1611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