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

——以《洒满月光的荒原》《哥本哈根》《北京法源寺》为例

摘 要: 文艺作品无外乎批判和自省两个层次,自省是文艺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境地,它往往探究的是关乎人性的问题。《洒满月光的荒原》《哥本哈根》《北京法源寺》三部剧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某种生存状态下的自省意识。但由于政治局势、身处时代和文化语境不同,三部剧围绕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也具有不同的表现:以马兆新为代表的知识青年,自省的是人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以及权力的冲突;以海森堡为代表的专业化知识分子,自省的主要是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文主义的关怀;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晚清一代知识分子,自省的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以及人性在社会变革中的沉浮、矛盾和选择。(剩余5801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