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传入少数民族村落的汉文文献文类考察

——以攀枝花迤沙拉村的墓碑、墓志与族谱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少数民族村落都会经历汉字从无到有的过程,汉字或汉文文献一般通过移民或学校传播。在西南地区考察发现,最早传入少数民族村落的汉文文献多为碑刻、墓志和族谱等文类,且为国家对边疆的文化治理之体现。明清王朝中央政府在强化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制度建制的同时也强化了文化治理,即“政统”与“道统”并施,且文化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入,逐渐融入并成为村民日常生活遵循的习俗规范。(剩余17504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