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到田野:“历史留声机”中燕大学子与京郊村众的命运交叠

——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41年的五篇毕业论文为核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沦陷”阴霾与田野火种:三次抉择后的人生交汇

1937年9月的北平,饱经战火后“沦陷”敌营的禁滞阴霾,时刻笼罩在这座六朝古都的上空。

早自“九一八事变”始,日本人便对北平城虎视眈眈。正如蒋梦麟所说:“未改名北平以前的北京是文化活动和学生运动的中心,易名以后则变为中日冲突的中心”。自1937年初,北平城附近便“事端迭起,战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终于,“七七事变”枪响惊起,驻守北平的二十九军节节败退,乃至最后弃城撤出——在这场仿若“凌迟”的“沦陷”里,日军几乎“未经抵抗即进入故都”,北平自此陷落敌寇之手。(剩余1066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