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多元灵魂的塑造者与对话人
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间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和这样的气势,乐黛云教授具有擎旗之功。当然,中国比较文学假如没有乐黛云教授的参与,在这三十年间顺应时势之需要也会发展起来,但我也可以肯定地说,三十年间没有了乐黛云教授参与的中国比较文学,一定就不是今天展现于世界学术界的这种生动活泼的现状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绍璗
跨文化对话引领当代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在国际大环境中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距今已四十余载,而乐黛云在著作中提到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上溯至1904年王国维的《叔本华与尼采》和《红楼梦》研究,特别是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剩余64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