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的转向

——论《别了,哥哥》的标志性意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殷夫是革命文学思潮中的前驱,牺牲时年仅22岁,却在短暂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诗歌作品。根据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脉络,可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衍变。在接触革命思想之后,殷夫逐渐由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革命者,其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巨变,呈现出从个人情感表达向革命伦理探索的阶段性特征。(剩余398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