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小说中不一样的爱情色彩

——以《绿化树》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1949年以后,受时代趋势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一方面强调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另一方面强调文学的目的是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因而在作家进行创作时对爱的涉及是少之又少,现实主义精神压倒了男女情爱。而放眼文学历史长河,爱永远是不能舍弃的一个主题。在爱情中,能够看到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生活矛盾,更能看到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碰撞,张贤亮的作品就很好地通过爱体现了苦难、人性和人生理想,并将爱情主题大幅度延伸,这无疑突破了当时创作的桎梏。(剩余408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