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文学意蕴与音乐创作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20世纪20年代,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将“学堂乐歌”作为中小学校、师范院校的音乐必修课,并由肖友梅、赵元任、李叔同等音乐作曲家,对传统古诗词谱曲,由此形成“以词作曲”的古诗词歌曲创作模式,产生了大量古诗词艺术歌曲。文章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为例,重点研究古诗词、民族声韵之间相融合的音乐创作方式,赏析《关雎》的音韵、声韵、韵腔、情绪与发音表达,全面分析歌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文学意蕴,以期作出歌曲释读、吟诵与演唱的准确表达。(剩余431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