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巴金与曹禺在大后方的交往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文学大师巴金和曹禺的友谊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抗日烽火中,虽然各自迁徙流离,但在大后方四川和陪都重庆,他们有一段难忘而亲切的交往。他们相互激励、支持,在不同岗位上竭尽所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友情也随时间的流逝愈加笃实、深厚,二人成为旷世之交,被传为文坛佳话。

缘起三座门大街十四号

1933年8月,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曹禺的《雷雨》剧本杀青了,这年他二十三岁。(剩余459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