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不离家?非惯常环境理论下的邻近游探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随着各类短途旅游模式的兴起,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邻近旅游的概念,认为居住地及其周边地区亦可成为居民的游览地,拓展了“旅游”的空间和内涵边界。但亦有学者认为,邻近旅游有悖于旅游定义中的异地性假设,挑战了学科共识,易造成理论混淆。针对上述相悖观点,该文以非惯常环境理论为基础,从到访率、空间认知和身份转换的角度,在学理上辨析了地理位移缺省能否生成“旅游”,进而以离家感为“在旅游”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到访频率、空间构成(异质空间、差异文化、旅游活动内容)和思维模式对离家感形成的影响。(剩余3609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