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概念”的生与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蜉蝣概念”:来自概念类型学的反思

东晋名士郭璞诗云:“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从事概念史研究的学者们似乎也有着相若的态度:在他们关注的概念中,多为寿命悠长的“龟鹤”,稀见朝生暮死的“蜉蝣”。个中缘由也并不深奥。首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克罗齐的著名论断,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得到反思乃至反驳,对学者们筛选概念时的时间观都产生了持久的潜在影响力;其次,也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学者都怀有构架一种普遍性理论的强大内驱力,而那些存续期较长的概念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出政治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变化。(剩余702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