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里的科创人写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上海的前世今生,与创新密不可分。

1700年前,当地渔民新创了一种叫“扈”的捕鱼工具,把这一带叫作“扈渎”,慢慢地演化成上海的简称“沪”。

1958年,24岁的技术员戚南强,接到一个“神秘任务”,与一群同龄的年轻人造火箭。两年后,冲天“第一炮”——探空火箭“T-7M”在上海一片滩涂上直飞云霄……虽然只飞了8公里,毛泽东主席却为它点赞:8公里那也了不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科技创新方阵的“王牌”: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投产,第一艘万吨轮起航,第一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

进入新时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上海,又盛开众多创新之花: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国产大邮轮乘风破浪;集成电路“芯”火正旺,人工智能头雁飞翔,自主创新药扬帆出海;新能源汽车风驰电掣,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低空经济“抢跑”未来……

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从那些闪亮或未曾闪亮的时刻和名字讲起。(剩余588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