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青年与“国故”:北大“新潮”师生的学术活动与志业选择

摘  要:1917年,蔡元培入掌北京大学,继而引发一系列人事变动,“学问”在其中风气渐移、面貌益新。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旨趣相近且趋新的师生们得以相知聚集,由此发生密切的学术互动,相互塑造,共同建构,陆续突破旧日森严的家法门户,也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学术形象。在师长一辈如胡适、钱玄同,学生如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的共同探索下,现代学术事业上承民初以章氏学脉为代表的考据之风,与西学合铸出一套为人信服的“科学方法”,并以“整理国故”作为任务和目标,最终实现了学术方法的继承、学术对象的延伸及学术风气的迁移。(剩余11179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