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法”: 跨界也谈朱友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友舟与我真正相识是在 2012年。我们因为出国英语培训在东南大学的校园内外一起吃了三个月的饭。他勤奋、积极,你以为他墨守儒家的“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他又时而微醺、散淡、狡黠、洒脱得如世外高人。跟有家学渊源、深谙书法之道的行家比起来,我没有任何立场来谈论友舟同学的书法,我只谈艺术之“法”。(剩余94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