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双重批判及其逻辑构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触及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但混淆了劳动的社会形式与物质规定,因而未能发现“非生产性劳动”中精神生产的独特规律。以康德的先验主体和黑格尔的绝对主体为代表的德国主体哲学,讨论了精神主体自我生成的动力机制,为马克思有关人的主体能动性理论提供了思想来源。(剩余14105字)

monitor